《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的內容主要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一般要求以及核心要求等部分。以下是對該規范內容的詳細解讀:
一、范圍
該規范適用于工礦商貿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以及有關行業制修訂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準、評定標準。同時,該規范也適用于對標準化工作的咨詢、服務、評審、科研、管理和規劃等。其他企業和生產經營單位可參照執行。
規范中列出了一系列對于本文件的應用必不可少的文件,這些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等。這些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訂單)適用于本規范。
規范中定義了一系列與安全生產標準化相關的術語和定義,如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場所、作業環境、持續改進等。這些定義有助于理解和應用規范中的各項要求。
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應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企業應采用“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PDCA”動態循環模式,建立并保持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通過自我檢查、自我糾正和自我完善,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應采用企業自評和評審單位評審的方式進行評估。
核心要求部分詳細規定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的八個核心要素及其具體技術要求:
目標職責:
企業應根據自身安全生產實際,制定文件化的總體和年度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目標,并納入企業總體生產經營目標。
企業應定期對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目標、指標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和考核,并結合實際及時進行調整。
企業應落實安全生產組織領導機構,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并設置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配備相應的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
制度化管理:
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并發放到相關工作崗位,規范從業人員的生產作業行為。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包含安全生產職責、安全生產投入、文件和檔案管理、隱患排查與治理等內容。
教育培訓:
企業應確定安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按規定及崗位需要,定期識別安全教育培訓需求,制定、實施安全教育培訓計劃。
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新入廠人員在上崗前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轉崗、離崗一年以上重新上崗者也應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培訓。
現場管理:
企業應加強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和生產過程的控制,對生產過程及物料、設備設施、器材、通道、作業環境等存在的隱患進行分析和控制。
安全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
企業應建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確保安全風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應急管理:
企業應建立應急救援體系,編制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事故管理:
企業應建立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機制,確保事故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持續改進:
企業應根據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目標,不斷對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工作進行強化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