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爐事故
1、理想狀態下的鍋爐,上水量等于出汽量,保持水位平衡。
2、鍋爐應保證內部水系統的自然循環和強制再循環,防止體系(汽包、省煤器)過熱。
3、省煤器設置在煙道內,利用廢熱煙氣給體系進行初次加溫。
4、所有事故處置均應減弱燃燒。
5、鍋爐的啟動、停爐及事故操作關鍵詞—慢,上水速度、進氣速度、閥門啟閉速度、升溫降溫和升壓降壓速度。
6、過熱器設置在爐膛燃燒最劇烈的位置利用火焰針對體系內的蒸汽進行二次加熱,正常狀態下過熱器內部沒有水(有水排水)。
7、非必要條件,不會緊急停爐。
2.缺水事故★★★★
1)鍋爐缺水的后果
鍋爐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刻度線時,形成鍋爐缺水事故。鍋爐缺水時,表內發白發亮。缺水發生后,低水位警報器動作并發出警報,過熱蒸汽溫度升高,給水流量不正常地小于蒸汽流量。
嚴重缺水會使鍋爐蒸發受熱面管子過熱變形甚至燒塌,脹口滲漏,脹管脫落,受熱面鋼材過熱或過燒,降低或喪失承載能力,管子爆破,爐墻損壞。
鍋爐缺水處理不當,會導致鍋爐爆炸。
2)常見的鍋爐缺水原因
(1)運行人員疏忽大意,對水位監視不嚴;或者操作人員擅離職守,放棄了對水位及其他儀表的監視。
(2)水位表故障造成假水位,而操作人員未及時發現。
(3)水位報警器或給水自動調節器失靈而又未及時發現。
(4)給水設備或給水管路故障,無法給水或水量不足。
(5)操作人員排污后忘記關排污閥,或者排污閥泄漏。
(6)水冷壁、對流管束或省煤器管子爆破漏水。
3)鍋爐缺水的處理
首先判斷:輕微缺水、嚴重缺水,然后酌情予以不同的處理。
“叫水”操作方法:打開水位表的放水旋塞沖洗汽連管及水連管,關閉水位表的汽連接管旋塞,關閉放水旋塞。水位表中有水位出現,則為輕微缺水。水位表中無水位出現,說明屬于嚴重缺水。
輕微缺水時,可以立即向鍋爐上水,使水位恢復正常。如果上水后水位仍不能恢復正常,應立即停爐檢查(實際上是泄漏)。
嚴重缺水時,必須緊急停爐。
在未判定缺水程度或者已判定屬于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嚴禁給鍋爐上水,以免造成鍋爐爆炸事故。
“叫水”操作一般只適用于相對容水量較大的小型鍋爐,不適用于相對容水量很小的電站鍋爐或其他鍋爐。
相對容水量小的電站鍋爐或其他鍋爐,一旦發現缺水應立即停爐。
3.滿水事故★★★★
1)鍋爐滿水的后果
鍋爐水位高于水位表最高安全水位刻度線的現象,稱為鍋爐滿水。鍋爐滿水時,水位表內也看不到水位,但表內發暗,這是滿水與缺水的重要區別。
滿水發生后,高水位報警器動作并發出警報,過熱蒸汽溫度降低,給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嚴重滿水時,鍋水可進入蒸汽管道和過熱器,造成水擊及過熱器結垢。
3)鍋爐滿水的處理
發現鍋爐滿水后,應沖洗水位表,檢查水位表有無故障;確認滿水,立即關閉給水閥停止向鍋爐上水,啟用省煤器再循環管路,減弱燃燒,開啟排污閥及過熱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閥;待水位恢復正常后,關閉排污閥及各疏水閥。滿水事故發生后,經過一系列的處置仍不能恢復正常,應立即停爐檢查。
4.汽水共騰
1)汽水共騰的后果
汽水共同升起,產生大量泡沫并上下波動翻騰的現象。
發生汽水共騰時,水位表內也出現泡沫,水位急劇波動,汽水界線難以分清(水進入過熱器);過熱蒸汽溫度急劇下降;嚴重時,蒸汽管道內發生水擊。
2)形成汽水共騰原因
(1)鍋水品質太差。
(2)負荷增加和壓力降低過快。
3)汽水共騰的處理
發現汽水共騰時,應減弱燃燒力度,降低負荷,關小主汽閥;
加強蒸汽管道和過熱器的疏水;全開連續排污閥,并打開定期排污閥放水,同時上水,以改善鍋水品質;待水質改善、水位清晰時,可逐漸恢復正常運行。
5.鍋爐爆管★★★
1)爆管后果
爐管爆破指鍋爐蒸發受熱面管子在運行中爆破,包括水冷壁、對流管束管子爆破。爐管爆破時,往往能聽到爆破聲,隨之水位降低,蒸汽及給水壓力下降,爐膛或煙道中有汽水噴出的聲響,負壓減小,燃燒不穩定,給水流量明顯地大于蒸汽流量。
3)爆管處理
爐管爆破時,通常必須緊急停爐修理。
6.省煤器損壞★★★
1)省煤器損壞的后果
省煤器損壞時,給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嚴重時,鍋爐水位下降,過熱蒸汽溫度上升;省煤器煙道內有異常聲響,煙道潮濕或漏水,排煙溫度下降,煙氣阻力增大,引風機電流增大。
3)省煤器損壞處理
省煤器損壞時,如能經直接上水管給鍋爐上水(可分式省煤器),并使煙氣經旁通煙道流出,則可不停爐進行省煤器修理,否則必須停爐進行修理。
(二)保護接零(TN系統)
字母T表示中性點接地,字母N表示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部分與配電網中性點(N點)之間連接。
當設備某相帶電體碰連設備外殼時,形成該相對保護零線的短路,短路電流促使線路上的短路保護迅速動作,從而將故障部分斷開電源,消除電擊危險。
TN系統分為TN-S(分)、TN-C(合)-S(分)、TN-C(合)。
識圖類—IT系統三根線、TT系統四根線(設備外殼接地,向下)、TN-S系統五根線、TN-C-S先四線后五線、TN-C系統四根線(設備外殼接零,向上)。
TN-S是保護零線與中性線完全分開的系統,用于爆炸危險,或火災危險性較大,或安全要求較高的場所;
TN-C-S前一段保護零線與中性線共用,后一段分開的系統,廠內低壓配電的場所及非生產性樓房(住宅及公共建筑)。
TN-C保護零線與中性線完全共用的系統,無爆炸危險、火災危險性不大、用電設備較少、用電線路簡單且安全條件較好的場所。
為了實現保護接零要求,可以采用一般過電流保護裝置或剩余電流保護裝置(漏電保護器)。
在接零系統中,對于配電線路或僅供給固定式電氣設備的線路,故障持續時間不宜超過5s;
對于供給手持式電動工具、移動式電氣設備的線路或插座回路,電壓220V者故障持續時間不應超過0.4s,380V者不應超過0.2s。
4.重復接地★★★★
重復接地指PE線和PEN線上除工作接地以外其他點的再次接地。
(1)減輕零線斷開或接觸不良時電擊的危險性。
(2)降低漏電設備的對地電壓。
(3)改善架空線路的防雷性能。
(4)縮短漏電故障持續時間。
接地保護和接零保護★★★★
(1)IT、TT和TN系統的簡稱,均屬于沿電流方向依次表示中性點(配電網)的連接形式和設備外殼的連接形式。(接地—T、不接地—I、接零—N)
(2)所有配電網均設置有短路保護裝置,切斷短路回路。
(3)IT系統的不強制要求增設漏電保護裝置切斷故障回路,用于故障狀態下需持續供電的供電回路,即使設置也僅用作報警因此采用報警型漏電保護裝置。
(4)IT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設備外殼的低電阻接地。
(5)TT和TN系統不能將故障電壓降至安全電壓,依靠漏電保護裝置切斷故障回路,漏電保護裝置采用切斷型漏電保護裝置。
(6)TT系統的單相觸電危險性較IT系統的危險性更大,但是優點是不需要設置變壓器就能保證小型用電設備持續供電、過電壓防護性能好。
(7)TN系統分為TN-S、TN-C-S、TN-C不同供電應用形式,其中C代表合(共用)、S代表分(獨立)。
(8)識圖類—IT系統三根線(三角連接)、TT系統四根線(星形連接、設備外殼接地,向下)、TN-S系統五根線、TN-C-S先四線后五線、TN-C系統四根線(設備外殼接零,向上)。
(9)TN-S適用于火災爆炸危險性較大、安全要求高及臨時用電環境;TN-C適用于用電設備簡單、安全要求不高的用電環境;TN-C-S系統適用于一般的非生產性樓房。
二、壓力容器事故★★★
(1)壓力容器發生超壓超溫時要馬上切斷進汽閥門;對于反應容器停止進料;對于無毒非易燃介質,要打開放空管排汽;對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質要打開放空管,將介質通過接管排至安全地點。
(2)如果屬超溫引起的超壓,還要通過水噴淋冷卻以降溫。
(3)壓力容器發生泄漏時,馬上切斷進料閥門及泄漏處前端閥門。
(4)壓力容器本體泄漏或第一道閥門泄漏時,要根據容器、介質不同使用專用堵漏技術和堵漏工具進行堵漏。
(5)易燃易爆介質泄漏時,要對周邊明火進行控制,切斷電源,嚴禁一切用電設備運行,并防止靜電產生。
壓力容器爆炸分為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
(1)沖擊波及其破壞作用。
(2)爆破碎片的破壞作用。
(3)介質傷害,有毒介質的毒害和高溫蒸汽的燙傷。
(4)二次爆炸及燃燒危害。
(5)壓力容器快開門事故危害。快開門式壓力容器開關蓋頻繁,在容器泄壓未盡前或帶壓下打開端蓋,以及端蓋未完全閉合就升壓,極易造成快開門式壓力容器爆炸事故。
2.壓力容器泄漏事故及危害★★★
使用過程中,發生下列現象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停止容器的運行:
①超溫、超壓、超負荷時,采取措施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⑦壓力容器液位超過規定,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④接管、緊固件損壞,難以保證安全運行;⑤發生火災、撞擊等直接威脅壓力容器安全運行的情況;⑧壓力容器與管道發生嚴重振動,危及安全運行;②容器主要受壓元件發生裂紋、鼓包、變形等現象;③安全附件失效;⑥充裝過量。
關鍵詞應試:不能得到控制、威脅運行安全
裂紋、鼓包、變形;失效;過量
三、壓力管道事故★★★
遇有下列情況時,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和人員:
(1)介質壓力、溫度超過材料允許使用范圍且采取措施后仍不見效;(2)管道及管件發生裂紋、鼓包、變形、泄漏或異常振動、聲響等;(3)安全保護裝置失效;
(4)發生火災等事故且直接威脅正常安全運行;
(5)管道的閥門及監控裝置失靈,危及運行。
關鍵詞應試:不能得到控制、威脅運行安全
裂紋、鼓包、變形;失效;過量
在管道出現泄漏點時,尤其是較高壓力的可燃氣體管道泄漏時,應迅速關斷管道上的閥門,并應立即采取措施對泄漏點進行緊急處理。帶壓堵漏技術可以在保持生產運行連續進行的情況下,將泄漏部位密封止漏。
因為帶壓堵漏的特殊性,以下緊急情況不能采取帶壓堵漏技術:
(1)毒性極大的介質管道。
(2)管道受壓元件因裂紋而產生泄漏。
(3)管道腐蝕、沖刷壁厚狀況不清。
(4)由于介質泄漏使螺栓承受高于設計使用溫度的管道。
(5)泄漏特別嚴重,壓力高、介質易燃易爆或有腐蝕性的管道。
(6)現場安全措施不符合要求的管道。
四、起重機械事故★★★
1.重物墜落事故
1)脫繩事故
重物從捆綁的吊裝繩索中脫落潰散發生的傷亡毀壞事故。
主要原因有:重物的捆綁方法與要領不當;吊裝重心選擇不當,造成偏載起吊或吊裝中心不穩;吊載遭到碰撞、沖擊而搖擺不定,造成重物失落等。
3)斷繩事故
起升繩和吊裝繩因破斷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起升繩破斷的原因有:超載起吊拉斷鋼絲繩;起升限位開關失靈造成過卷拉斷鋼絲繩;斜吊、斜拉造成亂繩擠傷切斷鋼絲繩;鋼絲繩因長期使用又缺乏維護保養,造成疲勞變形、磨損損傷;達到或超過報廢標準仍然使用等。
吊裝繩破斷的原因有:吊鉤上吊裝繩夾角太大(> 120°),使吊裝繩上的拉力超過極限值而拉斷;吊裝鋼絲繩品種規格選擇不當,或仍使用已達到報廢標準的鋼絲繩捆綁吊裝重物,造成吊裝繩破斷;吊裝繩與重物之間接觸處無墊片等保護措施,造成棱角割斷鋼絲繩。
每根起升鋼絲繩兩端固定;鋼絲繩在卷筒上的極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證在2圈以上,是否有下降限位保護,鋼絲繩在卷筒裝置上的壓板固定及楔塊固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鋼絲繩脫槽(脫離卷筒繩槽)或脫輪(脫離滑輪),也會造成失落事故。
2)脫鉤事故
造成脫鉤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吊鉤缺少護鉤裝置;護鉤保護裝置機能失效;吊裝方法不當,吊鉤鉤口變形引起開口過大等。
4)吊鉤斷裂事故
吊鉤斷裂事故是指吊鉤斷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吊鉤斷裂事故的原因有吊鉤材質有缺陷;吊鉤因長期磨損,使斷面減小卻仍然使用或經常超載使用,造成疲勞斷裂。
接地保護是防止間接接觸觸電技術措施。關于接地保護系統說法錯誤的是( )。
A.IT系統適用于各種不接地配電網
B.TT系統適用于星形連接的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配電網
C.TT系統適用于三角形連接的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配電網
D.TT系統中裝設能自動切斷漏電故障線路的漏電保護裝置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TT系統適用于星形連接的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配電網。
快開門式壓力容器開關蓋操作頻繁,在容器泄壓未盡前或帶壓下打開端蓋、端蓋未完全閉合就進行升壓等操作,極易造成事故。因此,在設計快開門式壓力容器時,應當設置安全聯鎖裝置。根據《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21),在設計快開門式壓力容器的安全聯鎖裝置時,應滿足的要求有( )。
A.當壓力容器超溫超壓時,同步報警
B.當壓力容器超溫時,緊急切斷物料供應
C.當開門達到規定關閉部位時,方能升壓運行
D.當壓力容器超壓時,安全泄放容器內介質
E.當與壓力容器的壓力完全釋放后,方能打開快開門
參考答案:CE
參考解析:
壓力容器快開門事故危害。快開門式壓力容器開關蓋頻繁,在容器泄壓未盡前或帶壓下打開端蓋,以及端蓋未完全閉合就升壓,極易造成快開門式壓力容器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