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級注安的教材,有的內容要反復背誦,有的則需要深入琢磨才能懂,備考時該先學哪類?怎么搭配才能既記得住又學得透?其實,按記憶和理解程度規劃備考順序,能讓學習事半功倍。下面就說說具體該怎么做。
按記憶理解程度劃分備考類別
中級注安的科目內容,按記憶和理解程度大致能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強記憶類,像《安全生產法規》,大量的法律條文、處罰標準需要精準記憶;第二類是理解輔助記憶類,比如《安全生產管理》,既要理解風險評估、安全制度等概念,也得記住關鍵流程和方法;第三類是強理解類,《安全生產技術基礎》中的機械安全原理、電氣安全技術等內容,需要深入理解原理才能掌握,單純死記硬背很難吃透。
先攻強記憶類科目打基礎:備考初期,時間和精力相對充沛,適合集中攻克《安全生產法規》這類強記憶類科目。每天安排固定時間背誦法條,利用碎片時間反復鞏固。比如早上通勤時聽法規音頻,午休時刷法規選擇題。背完一個章節后,及時做配套練習,通過題目強化記憶,也能檢驗背誦效果。當法規的基礎條文記牢后,后續學習管理和實務科目時,理解相關法律依據會更輕松。
穿插理解輔助記憶類科目:在法規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后,加入《安全生產管理》的學習。管理科目里的很多概念能和法規中的條款對應起來,比如法規規定的企業安全責任,在管理科目中會細化成具體的管理措施和流程。學習時,把法規和管理中相關聯的內容放在一起對比,既能加深法規的記憶,又能幫助理解管理知識,實現 “一箭雙雕”。每天的學習時間可以按照法規和管理 3:2 的比例分配,保持兩科同步推進。
最后突破強理解類科目:有了法規和管理的知識儲備,再學《安全生產技術基礎》就更容易找到切入點。技術科目中的安全操作規范、事故預防原理,很多都和法規要求、管理方法相關。比如法規對特種設備的安全規定,在技術科目中會展開講解設備的運行原理和安全技術措施。學習技術科目時,每周安排 2 - 3 次集中學習,每次 2 小時左右,深入研究原理,結合實際案例輔助理解。同時,每周抽出半天時間,把技術和前面學的法規、管理知識做一次關聯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