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工貿企業應當建立下列安全生產制度和規程:
(1)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度;
(2)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
(3)有限空間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
(4)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制度:
5)有限空間作業應急管理制度:
(6)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2.安全教育和培訓
工貿企業應當對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專項安全培訓。專項安全培訓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有限空間作業的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2)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操作規程
(3)檢測儀器、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
(4)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措施
安全培訓應當有專門記錄,并由參加培訓的人員簽字確認。
3.按照作業方案施工
工貿企業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對作業環境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并經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審核,負責人批準。
工貿企業應當按照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明確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及其安全職責.工貿企業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將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和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業人員。現場負責人應當監督作業人員按照方案進行作業準備
4.隔離措施
工貿企業應當采取可靠的隔斷(隔離)措施,將可能危及作業安全的設施設備、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空間與作業地點隔開。
5.作業程序
有限空間作業應當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檢測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規定。
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檢測的時間不得早于作業開始前30 分鐘在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工貿企業應當采取通風措施,保持空氣流通,禁止采用純氧通風換氣,
發現通風設備停止運轉、有限空間內氧含量濃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高于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限值時工貿企業必須立即停止有限空間作業,清點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場。
在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工貿企業應當對作業場所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時檢測或者連續監測。作業中斷超過 30分鐘,作業人員再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重新通風,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
6.發包安全管理
工貿企業將有限空間作業發包給其他單位實施的,應當發包給具備國家規定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承包方,并與承包方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職責。
工貿企業應當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的,應當及時督促整改。
工貿企業對其發包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承擔主體責任。承包方對其承包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承擔直接責任.
7.其他安全要求
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保持有限空間出入口暢通:
(2)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和警示說明:
(3)作業前清點作業人員和工器具
(4)作業人員與外部有可靠的通信聯絡
(5)監護人員不得離開作業現場,并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
(6)存在交叉作業時,采取避免互相傷害的措施
8.應急預案和事故報告
工貿企業應當根據本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制定應急預案,并配備相關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信設備、安全繩索等應急裝備和器材
有限空間作業的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應當掌握相關應急預案內容,定期進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9.應急預案和事故報告
有限空間作業中發生事故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警,禁止盲目施救
應急救援人員實施救援時,應當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