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爆炸過程高速進行
(2)爆炸點附近壓力急劇升高,伴有溫度升高【最主要特征】
(3)發(fā)出或大或小的響聲
(4)周圍介質(zhì)發(fā)生震動或鄰近的物質(zhì)遭到破壞
二、爆炸分類
三、爆炸破壞作用
沖擊波 | 能造成附近建筑物損壞 |
碎片沖擊 | 范圍大、碎片的四處飛散距離一般可達數(shù)十米到數(shù)百米 |
震蕩作用 | 猛烈的爆炸會引起短暫地震波 |
次生事故 | 可能引發(fā)火災(zāi)、人身傷害、二次爆炸等 |
有毒氣體 | 爆炸會生成一定量的CO、NO、H2S、SO2等有毒氣體 |
四、可燃氣體爆炸
分解爆炸性氣體爆炸 | 乙炔、乙烯、環(huán)氧乙烷、臭氧、聯(lián)氨、丙二烯、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氰化氫、四氟乙烯等分解性氣體,即使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也能被點燃爆炸。 |
可燃性混合氣體爆炸 | 可燃性混合氣體與爆炸性混合氣體難以嚴格區(qū)分。 燃燒反應(yīng)過程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①擴散階段 ②感應(yīng)階段 ③化學反應(yīng)階段 三階段中,擴散階段的時間遠遠大于其余兩階段時間,因此是否需要經(jīng)歷擴散過程就成了決定可燃氣體燃燒或爆炸的主要條件。 典型的擴散燃燒,可燃氣體點燃后,火焰的明亮層是擴散區(qū),此時火焰?zhèn)鞑ニ俣鹊汀H绻扇細怏w和空氣混合均勻后,燃燒的擴散階段在點燃前已經(jīng)完成,點燃后燃燒反應(yīng)速度極快,隨即形成爆炸。 |
五、物質(zhì)爆炸濃度極限
爆炸濃度極限(爆炸極限)定義:可燃性氣體、蒸氣或可燃粉塵與空氣(或氧)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混合,遇到火源發(fā)生爆炸的濃度范圍。
爆炸下限定義:能發(fā)生爆炸的最低濃度;
爆炸上限定義:能發(fā)生爆炸的最高濃度。
危險度H:爆炸上限、下限之差與爆炸下限濃度之比值表示其。
H值越大,爆炸極限范圍越寬,爆炸危險性越大。
六、爆炸濃度極限影響因素
溫度的影響 | 初始溫度越高,活化分子增加,爆炸極限范圍越寬,爆炸危險性增加。 |
壓力的影響 | 初始壓力增大,分子濃度增大,反應(yīng)速度加快,放熱量增加,分子間熱傳導性提高,爆炸極限變大,爆炸危險性增加;初始壓力減小,爆炸極限范圍縮小。 |
惰性介質(zhì)的影響 | 在混合氣體中加入惰性氣體,隨著惰性氣體含量的增加,爆炸極限范圍縮小。 當惰性氣體濃度增加到某一數(shù)值時,爆炸上下限趨于一致,使混合氣體不發(fā)生爆炸。惰性氣體對爆炸上限的影響較大,使爆炸上限迅速下降。同理,氧氣含量對爆炸上限提高的更多。 |
爆炸容器的影響 | 容器材料的傳熱性好,管徑越細,火焰在其中越難傳播,爆炸極限范圍變小。甲烷臨界直徑為0.4~0.5mm,乙炔、氫為0.1~0.2mm。 |
點火源的影響 | 點火源活化能量越大,加熱面積越大,作用時間越長,爆炸極限范圍也越大。用10J以上的點火能量測甲烷與空氣混合氣體,爆炸極限為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