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 機械安全技術
第一節 機械安全基礎知識
考點一:實現機械安全的途徑與對策措施(考頻 4 次)
消除或減小相關的風險,應按下列等級順序選擇安全技術措施,即“三步法”。
第一步:本質安全設計措施,也稱直接安全技術措施。
第二步:安全防護措施,也稱間接安全技術措施。
第三步:使用信息,也稱提示性安全技術措施。
(一)本質安全設計措施
本質安全設計措施是指通過改變機器設計或工作特性,來消除危險或減小與危險相關的風險的保護措施。
1.合理的結構型式
2.限制機械應力以保證足夠的抗破壞能力
3.使用本質安全的工藝過程和動力源
4.控制系統的安全設計
5.材料和物質的安全性
6.機械的可靠性設計
7.遵循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原則
1.合理的結構型式
(1)機器零部件形狀。在不影響預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接近的機械部件避免有可能造成傷害的銳邊、尖角、粗糙面、凸出部位;對可能造成“陷入”的機器開口或管口端進行折邊、倒角或覆蓋。
(2)運動機械部件相對位置設計。
(3)足夠的穩定性。在機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內都應考慮機器的穩定性,考慮因素有:機器底座的幾何形狀、包括載荷在內的重量分布;由于機器部件、機器本身或機器所夾持部件運動引起的振動或重心擺動和產生傾覆力矩的動態力;設備行走或安裝地點(如地面條件、斜坡)的支承面特征。
2.限制機械應力以保證足夠的抗破壞能力
(1)專業符合性要求。
(2)足夠的抗破壞能力。
(3)連接緊固可靠。螺栓連接、焊接、鉚接或粘接等連接方式,保證結合部的連接強度、配合精度和密封要求,防止運轉狀態下連接松動、破壞、緊固失效。
(4)防止超載應力。通過在傳動鏈預先采用“薄弱環節”預防超載,例如,采用易熔塞、限壓閥、斷路器等限制超載應力,保障主要受力件避免破壞。
(5)良好的平衡和穩定性。
3.使用本質安全的工藝過程和動力源
本質安全工藝過程和本質安全動力源是指這種工藝過程和動力源自身是安全的。
(1)爆炸環境中的動力源。應采用全氣動或全液壓控制操縱機構,或采用“本質安全”電氣裝置,避免一般電氣裝置容易出現火花而導致爆炸的危險。
(2)采用安全的電源。
(3)防止與能量形式有關的潛在危險。采用氣動、液壓、熱能等裝置的機械,應避免因壓力損失、壓力降低或真空度降低而導致危險;所有元件(尤其是管子和軟管)及其連接密封和防護,不因泄漏或元1件失效而導致流體噴射;氣體接收器、儲氣罐或承壓容器及元件,在動力源斷開時應能自動卸壓、提供隔離措施或局部卸壓及壓力指示措施,以防剩余壓力造成危險。
(4)改革工藝控制有害因素。消除或降低噪聲、振動源(例如,用焊接代替鉚接、用液壓成形代替錘擊成形工藝),控制有害物質的排放(例如,用顆粒代替粉末、銑代替磨工藝,以降低粉塵)等。
隨著對實現機械安全途徑與對策措施理解的加深,考生們已經站在了備考的賽道上。中科建安愿繼續陪伴在每一位考生的身邊,為你們的備考之路保駕護航。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愿你們能夠信心滿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