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生產風險是指道路運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可能性。
風險源是指可能導致死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者狀態。
第一類風險源。又稱根源風險源,是指具有能量或產生、釋放能量的物理實體或有害物 質,如運轉著的機械、易燃液體、爆炸品、噪聲源、粉塵源等。
第二類風險源。又稱狀態風險源,導致能量及危險物質的約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種因素稱為狀態危險源,是指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良狀態。
第三類風險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管理或組織因素(組織程序、組織文化、規則、制度等),包含管理組織人的不安全行為和失誤。
1.風險辨識
風險辨識是指發現、確認和描述風險的過程,風險辨識包括風險原因和潛在后果的辨識。
(1)確定風險辨識范圍
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生產經營單位,應根據業務經營范圍,綜合考慮不同業務范圍風險事件發生的獨立性,以及歷史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研究確定一個或以上風險辨識范圍。
(2)風險辨識方法
1)問卷調查。事先準備好一系列問題,通過到現場察看和與人員交談的方式,來獲取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源的信息。
2)現場觀察。通過對作業環境的現場觀察,可發現存在的風險源。
3)安全檢查表。運用已編制好的安全檢查表(safetychecklist,SCL),對組織進行系統的安全檢查。
4)故障樹分析。根據系統可能發生的或已經發生的事故結果,去尋找與事故發生有關的原因、條件和規律。
5)事件樹分析。從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環節事件“成功(正常)“或“失敗(失效)“的發展變化過程,并預測各種可能結果的方法。
(3)風險辨識內容
生產經營單位風險辨識應針對影響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及其損失程度的致險因素進行,一般按照人、設施設備(含貨物或物料)、環境、管理四要素進行主要致險因素分析。
1)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安全與應急技能、安全行為或狀態。
2)生產經營基礎設施、運輸工具、工作場所等設施設備的安全可靠性。
3)影響安全生產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應對措施。
4)安全生產的管理機構、工作機制及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合規和完備性。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將風險辨識的結果按照風險評估標準進行評估,以確定風險和(或)其量的大小、級別,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許。
(1)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確定
1)可能性指標分級標準。可能性統一劃分為五個級別,分別是:極高、高、中等、低、極低??赡苄耘袛鄻藴时硪姳?1-1。
針對不同作業單元,搜集生產經營單位近年來突發事件發生情況頻次數據,并根據最新辨識到的主要致險因素,結合行業實踐經驗,進行風險事件發生可能性評價,并通過可能性判斷標準,進行突發事件發生可能性評分。
2)后果嚴重程度分級標準。
后果嚴重程度統一劃分為四個級別,分別是:特別嚴重、嚴重、較嚴重、不嚴重。后果嚴重程度等級取值見表 1-2。
(2)風險等級評估標準
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風險等級按照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后果和概率,風險等級由高到低依次分為四級,分別是:重大、較大、一般、較小。
風險等級大?。―)由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后果嚴重程度(C)兩個指標決定。D=LxC
重大風險是指一定條件下易導致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風險;
較大風險是指一定條件下易導致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風險;
一般風險是指一定條件下易導致較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風險;
較小風險是指一定條件下易導致一般安全生產事故的風險。
同時滿足兩個以上條件的,按最高等級確定風險等級,風險等級取值區間見表 1-3。
(3)整體風險評估標準
根據宏觀管理需要,結合歷史風險管理經驗,進行區域(領域)范圍不同等級風險數量閾值設置區域(領域)范圍內某一等級的風險數量處于閾值范圍內,則認為區域(領域)整體風險等級達定級別。
3.風險管控措施
(1)技術控制即采用技術措施對危險源進行控制,主要技術有:消除、控制、防護、隔離、監控、保留和轉移等
(2)行為控制即控制人為失誤,減少人不正確行為對危險源的觸發作用。
(3)管理控制
1)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的規章制度。
2)明確責任,定期檢查。
3)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
5)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
6)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與獎懲。
(3)管理控制
1)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的規章制度。
2)明確責任,定期檢查。
3)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
5)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
6)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與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