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點
通風設施
通風設施分兩類,一類是引導風流的設施,另一類為隔斷風流的設施。
(一)引導風流的設施
引導風流的設施主要有風硐、風橋等。
1.風硐
風硐是連接通風機裝置和風井的一段巷道,風硐斷面如圖所示。因為通過風硐的風量很大,而且風硐內外的壓力差較大,故對其設計和施工的質量要求較高;又由于風硐的服務年限長,故風硐多用混凝土、磚石等材料建筑。
2.風橋
風橋是將兩股平面交叉的新、污風流隔成立體交叉的一種通風設施,污風從橋上通過,新風從橋下通過。
根據結構特點不同,風橋可分為:繞道式風橋、混凝土風橋和鐵筒風橋。
| 服務年限 | 風量 m3/s | 開鑿地質 | 堅固性 | 漏風 | - |
繞道式 | 很長 | 20 以上 | 巖石 | 最堅固 | 少 | - |
混凝土 | 較長 | 10-20 | - | 比較 | - | - |
鐵筒風橋 | 很短 | 10 以下 | - | - | - | 次要風路 |
(二)隔斷風流的設施
隔斷風流的設施主要有防爆門(蓋)、擋風墻和風門。
1.防爆門(蓋)
防爆門(蓋)是裝有通風機的井筒為防止瓦斯爆炸時毀壞通風機的安全設施。當井下發生瓦斯爆炸時,防爆門(蓋)即能被氣浪沖開,爆炸波直接沖入大氣,從而起到保護通風機的作用。此外,當通風機停止運轉時,打開防爆門(蓋),還可使礦井保持自然通風。
2.擋風墻
在不允許風流通過,也不允許行人、行車的井巷,如采空區、舊巷、火區以及進風大巷與回風大巷之間的聯絡巷,都必須設置擋風墻,將風流截斷,以免造成漏風、風流短路以及引起自然發火或火區內火勢擴大、有害氣體擴散等。按結構及服務年限的不同擋風墻分為臨時性擋風墻和永久性擋風墻。
臨時性擋風墻一般是在立柱上釘木板,木板上抹黃泥建成。但當巷道巖壓不穩定,且擋風墻的服務年限不長(2 年以內)時,可用長度約 1m 的木段和黃泥等可縮性材料建筑擋風墻,這種擋風墻的特點是可以緩沖頂板壓力,使擋風墻不產生大量裂縫,從而減少漏風,但在濕度較大的巷道里(尤其是回風巷道)容易腐爛。
永久性擋風墻一般是在服務年限長(2 年以上)時使用。擋風墻材料一般用磚、石、水泥等,巷道壓力大時,特別宜用混凝土建筑。為了便于檢查密閉區內的氣體成分及密閉區內發火時便于灌漿滅火,擋風墻上應設觀測孔和注漿孔,密閉區內如有水時,應設放水管或反水溝以排出積水。為了防止放水管在無水時漏風,放水管一端應制成 U 形,保持水封。
3.風門
在不允許風流通過,但需行人或行車的巷道內,必須設置風門。風門的風扇安設在擋風墻的門框上。墻垛可用磚、石、木段和水泥砌筑。
一口訣
引導橋硐,隔爆門墻
一訓練題
案例:某煤礦開采 4 號煤層,核定年生產能力為 3Mt。該礦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風立井 3 個井筒,采用中夾邊界式通風。副斜井主進風,回風立井回風,地面建有永久瓦斯抽放系統。綜采工作面采用 U 型通風,上隅角附近設置木板隔墻引導風流稀釋沖淡瓦新,該工作面采取了噴霧降塵措施,未進行煤層注水。掘進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風機壓入式通風,選用 FBDN6.3/2×30 局部通風機,配套柔性風筒。備用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內設置調節 風門進行風量調節 。采區進風上山和回風上山之間的聯絡巷內按要求砌筑永久性擋風墻隔斷風流。相鄰采煤工作面之間設置了隔爆水棚。
案例問題:列出該礦井構筑的通風設施。
該礦井構筑的通風設施有:
永久性擋風墻、木板隔墻、調節 風門、防爆蓋、風硐。
中科建安將持續關注每一位考生的學習需求,不斷優化教學資源,提供更清晰、實用的備考指導。讓我們攜手并進,在中級注安的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共同邁向更加輝煌的職業未來!
免責聲明:文章中圖像或者字體使用,僅為保持試題或者內容完整性,可讀性,如有不當,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