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手持電動工具和移動式電氣設備是觸電事故較多的用電設備。下列關于手持電動工具和移動式電氣設備的使用中,正確的是()。
A.單相設備的相線和中性線上不應裝熔斷器
B.移動式電氣設備的保護線應單獨敷設
C.在潮濕或金屬構架上的作業場所可使用Ⅱ類設備
D.鍋爐內、金屬容器內、管道內等危險場所不可使用Ⅱ類設備
答案:C
解析:單相設備的相線和中性線上都應該裝有熔斷器,并裝有雙極開關。A 選項錯誤;移動式電氣設備的保護線不應單獨敷設,而應當與電源線有同樣的防護措施,即采用帶有保護芯線的橡皮套軟線作為電源線。B 選項錯誤;在潮濕或金屬構架上等導電
性能良好的作業場所,必須使用Ⅱ類或Ⅲ類設備。C 選項正確;在鍋爐內、金屬容器內、管道內等狹窄的特別危險場所,應使用Ⅲ類設備;如果使用Ⅱ類設備,則必須裝設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大于 15mA、動作時間不大于 0.1s 的漏電保護裝置;而且,Ⅲ類設備的安全隔離變壓器、Ⅱ類設備的漏電保護裝置以及Ⅱ、Ⅲ類設備的控制箱和電源連接器件等必須放在外部。D 選項錯誤。
32.下列關于毒性危險化學品進入人體的途徑的描述正確的是()。
A.工業生產中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有時也會通過皮膚進入
B.以氣體、蒸氣、霧、煙、粉塵形式存在的毒性危險化學品都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
C.脂溶性毒性危險化學品最容易被人體表皮吸收
D.毒性危險化學品都是因為誤食才會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的
答案:B
解析:在工業生產中,毒性危險化學品主要經呼吸道和皮膚進入體內,有時也可經消化道進入。A 錯;
工業生產中,毒性危險化學品經皮膚吸收引起中毒也比較常見。脂溶性毒性危險化學品經表皮吸收后,還需有水溶性,才能進一步擴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質(如苯胺)易被皮膚吸收。C 錯;
工業生產中,毒性危險化學品經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個人衛生習慣不良,手沾染的毒性危險化學品隨進食、飲水或吸煙等途徑而進入消化道。誤食也是進入消化道的途徑,如將亞硝酸鈉當食用鹽使用引起中毒。進入呼吸道的難溶性毒性危險化學品,可經由咽部被咽下而進入消化道。D 錯。
【考點來源】第五章第八節考點一:毒性危險化學品
33.屋外單臺電氣設備的總油量在()kg 以上時,應設置貯油或擋油設施。
A.10
B.100
C.1000
D.10000
答案:C
解析:
屋內單臺電氣設備總油量在 100 kg 以上時,應設置貯油設施或擋油設施。擋油設施應按容納 20%油量設計,并應有將事故油排至安全處的設施。當事故油無法排至安全處時,應設置能容納 100 油量的貯油設施。屋外單臺電氣設備的總油量在 1000kg 以上時,應設置貯油或擋油設施。當設置有容納 20%油量的貯油或擋油設施時,應設置將油排到安全處的設施,且不應引起污染危害。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設置能容納 100%油量的貯油或擋油設施。貯油設施內應鋪設卵石層。
綜上所述,本題選擇 C
34.雷電可分為直擊雷、感應雷和球雷等形式,下列關于感應雷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感應雷也稱作閃電感應,分為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
B.靜電感應雷以大電流、高電壓沖擊波的形式,沿線路導線或導電凸出物極快地傳播
C.電磁感應是由于雷電放電時,巨大的沖擊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磁場引起的
D.迅速變化的磁場能在鄰近的導體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動勢,在開口環狀導體,環路內將產生很大的沖擊電流
答案:D
解析:A 項正確:感應雷感應雷也稱作閃電感應,分為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
B 項正確:靜電感應是由于帶電積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線路導線或其他導電凸出物頂部感應出大量電荷引起的。
C 項正確:電磁感應是由于雷電放電時,巨大的沖擊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磁場引起的。
D 項錯誤:如系開口環狀導體,開口處可能由此引起火花放電;如系閉合導體環路,環路內將產生很大的沖擊電流。
綜上所述,本題選擇 D
35.鍋爐爆管事故指的是鍋爐蒸發受熱面管子在運行中爆破。鍋爐爆管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A.水循環故障
B.嚴重缺水
C.吹灰不當
D.負荷增加過快
答案:D
解析:
A 選項正確,爆管原因(1)水質不良、管子結垢并超溫爆破。(2)水循環故障。(3)嚴重缺水。(4)制造、運輸、安裝中管內落入異物,如鋼球、木塞等。(5)煙氣磨損導致管壁減薄。(6)運行或停爐的管壁因腐蝕而減薄。(7)管子膨脹受阻礙,由于熱應力造成裂紋。(8)吹灰不當造成管壁減薄。(9)管路缺陷或焊接缺陷在運行中發展擴大。
B 選項正確,詳見 A 項解析;
C 選項正確,詳見 A 項解析;
D 選項錯誤,詳見 A 項解析;
綜上所述,本題選擇 D
至此,我們對2024年中級注安師《生產技術》科目中序號為31至35的高頻易錯題進行了全面解析。通過這些詳細的講解,希望考生能夠深刻理解這些易錯題背后的專業知識和原理,并在考試中正確應對。生產技術是保障生產效率和安全的重要環節,涉及到的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忽視。隨著考試日期的臨近,希望大家能夠持續復習,不斷鞏固這部分知識,確保在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讓我們繼續努力,將生產技術的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為企業的高效安全生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