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防火防爆技術(shù)
考點 2:爆炸控制(考頻 4 次)
(一)惰性氣體保護
用惰性氣體取代空氣,避免空氣中的氧氣進入系統(tǒng),就消除了引發(fā)爆炸的一大因素,從而使爆炸過程不能形成。在化工生產(chǎn)中,采取的惰性氣體(或阻燃性氣體)主要有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煙道氣等。以下情況通常需考慮采用惰性介質(zhì)保護:
(1)可燃固體物質(zhì)的粉碎、篩選處理及其粉末輸送時,采用惰性氣體進行覆蓋保護。
(2)處理可燃易爆的物料系統(tǒng),在進料前用惰性氣體進行置換,以排除系統(tǒng)中原有的氣體,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將惰性氣體通過管線與火災(zāi)爆炸危險的設(shè)備、儲槽等連接起來,在萬一發(fā)生危險時使用。
(4)易燃液體利用惰性氣體充壓輸送。
(5)在有爆炸性危險的生產(chǎn)場所,對有可能引起火災(zāi)危險的電器、儀表等采用充氮正壓保護。
(6)易燃易爆系統(tǒng)檢修動火前,使用惰性氣體進行吹掃置換。
(7)發(fā)現(xiàn)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時,采用惰性氣體沖淡;發(fā)生火災(zāi)時,用惰性氣體進行滅火。
向可燃氣體、蒸氣或粉塵與空氣的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氣體,可以達到兩種效果,一是縮小甚至消除爆炸極限范圍,二是將混合物沖淡。
總之,合理利用惰性氣體,對防火防爆具有很大的實際作用。采用煙道氣時應(yīng)經(jīng)過冷卻,并除去氧及殘余的可燃組分。氮氣等惰性氣體在使用前應(yīng)經(jīng)過氣體分析,其中含氧量不得超過 2%。
惰性氣體的需用量取決于允許的最高含氧量(氧限值)。可燃物質(zhì)與空氣的混合物中加入氮或二氧化碳,成為無爆炸性混合物時氧的濃度。
惰性氣體的需用量:
式中
X——惰性氣體的需用量,L;
ω0——最高含氧量,%;
V——設(shè)備內(nèi)原有空氣容積(即空氣總量,其中氧占 21%)。
必須指出,以上計算的惰性氣體是不含有氧和其他可燃物的,如使用的惰性氣體中含有氧,則惰性氣體的用量用下式計算:
式中
X——惰性氣體的需用量,L;
ω0——最高含氧量,%;
ω01——惰性氣體的含氧量百分比;
V——設(shè)備內(nèi)原有空氣容積(即空氣總量,其中氧占 21%)。
(二)危險物品的儲存
組別 | 物品名稱 | 禁止儲存的物品 | 備注 |
1 | 爆炸物品:苦味酸、梯恩梯、硝化棉、硝化甘油、硝氨炸藥、雷汞等 | 不準與任何其他類的物品共儲,必須單獨隔離儲存 | 起爆藥、雷管與炸藥必須隔離儲存 |
2 | 易燃液體:汽油、苯、二硫化碳、丙酮、乙醚、甲苯、酒精、硝基漆、煤油 | 不準與任何其他類的物品共同儲存 | 如數(shù)量甚少,允許與固體易燃物品隔開后存放 |
3 | 易燃氣體:乙炔、氫、氯化甲烷、硫化氫、氨等 | 除惰性氣體外,不準和其他種類的物品共儲 |
|
惰性氣體:氦、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等 | 除易燃氣體、助燃氣體、氧化劑和有毒物品外、不準與其他種類物品共儲 |
| |
助燃氣體:氧、氟、氯等 | 除惰性氣體和有毒物品外,不準和其他物品共儲 | 氯兼有毒害性 | |
4 | 遇水或空氣能自燃的物品:鉀、鈉、電石、磷化鈣、鋅粉、鋁粉、黃磷等 | 不準與任何其他類的物品共儲 | 鉀、鈉浸入石油中,黃磷浸入水中,均單獨儲存 |
5 | 易燃固體:賽璐珞、電影膠片、赤磷、萘、樟腦、硫磺、火柴等 | 不準與任何其他類的物品共儲 | 賽璐珞、電影膠片、火柴均須單獨隔離儲存 |
6 | 氧化劑: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品、氯酸鉀、氯酸鈉、硝酸鉀、硝酸鋇、次硝酸鈣、亞硝酸鈉、過氧化鈉、過氧化氫(30%)等; | 除惰性氣體外,不準和其他種類的物品共儲 | 過氧化氫遇水有放熱爆炸危險,應(yīng)單獨儲存,過氧化氫應(yīng)儲存在陰涼處 |
能引起燃燒的物品:溴、硝酸、鉻酸、高錳酸鉀、重硝酸鉀等 | 不準與任何其他種類的物品共儲 | 與氧化劑亦應(yīng)隔離 | |
7 | 有毒物品:光氣、三氧化二砷、氰化鉀、氰化鈉等 | 除惰性氣體外,不準和其他種類的物品共儲 |
|
通過在中科建安提供的這些豐富資源上的學(xué)習(xí),期望考生們能夠在中級注安考試中對防火防爆技術(shù)中的爆炸控制有深刻的理解,并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能夠積極應(yīng)用這些知識,以提高工作場所的安全性。
免責(zé)聲明:文章中圖像或者字體使用,僅為保持試題或者內(nèi)容完整性,可讀性,如有不當,可聯(lián)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