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 :常用的安全評價方法
(一)安全檢查表方法(SCA)
將檢查項目列表逐項檢查,避免遺漏。
(二)危險指數方法(RR)
危險指數方法(Risk Rank,RR),通過對幾種工藝現狀及運行的固有屬性(以作業現場危險度、事故概率和事故嚴重度為基礎,對不同作業現場的危險性進行鑒別)進行比較計算,確定工藝危險特性、重要性,并根據評價結果,確定需要進一步評價的對象的安全評價方法。
(三)預先危險分析方法(PHA)
預先危險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又稱初步危險分析,是一項實現系統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在設計、施工和生產前,首先對系統中存在危險性類別、出現條件、導致事故的后果進行分析,目的是識別系統中的潛在危險,確定危險等級,
防止危險發展成事故。
(四)故障假設分析方法(WI)
故障假設分析方法(What…If,WI),使用該方法時,要求人員應對工藝熟悉,通過提出一系列“如果……怎么辦?”(故障假設)的問題,來發現可能和潛在的事故隱患,從而- 36 -對系統進行徹底檢查。
(五)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HAZOP)
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HAZOP) ,它是一種定性的安全評價方法。它的基本過程是以關鍵詞為引導,對工藝或操作的“節點”進行分析,找出過程中工藝狀態的變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對策。其側重點是工藝部分或操作步驟各種具體值。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是對危險和可操作性問題進行詳細識別的過程,由一個小組完成。它所基于的原理是,背景各異的專家們若在一起工作,就能夠在創造性、系統性和風格上互相影響和啟發,能夠發現和鑒別更多的問題,這樣做要比他們獨立工作并分別提供結果更為有效。
(六)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方法(FMEA)
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方法(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FMEA)根據系統可以劃分為子系統、設備和元件的特點,按實際需要將系統進行分割,然后分析各自可能發生的故障類型(模式)及其產生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提高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七)故障樹/事故樹分析方法(FTA)
故障樹/事故樹分析方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它是采用邏輯方法,將事故因果關系形象的描述為一株有方向的“樹”:即把系統可能發生或已發生的事故(稱為頂上事件)作為分析起點,將導致事故原因的事件按因果邏輯關系逐層列出,用樹形圖表示出來,構成一種邏輯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途徑及概率,找出避免事故發生的各種方案并優選出最佳安全對策。故障樹分析方法形象、清晰,邏輯性強,它能對各種系統的危險性進行識別評價,既適用于定性分析,又能進行定量分析。
1.事故樹的符號
(2)常見邏輯門符號
2.求事故發生的基本原因(最小割集)- 37 -
導致頂上事件的原因事件的組合稱為割集,最小割集是原因事件的最小組合。若要使頂上事件發生,則要求最小割集中的所有事件必須全部發生。(導致事故、不可去)
(八)事件樹分析方法(ETA)
事件樹分析方法(Event Tree Analysis,ETA),理論基礎是決策論,它是一種從原因到結果的水平樹狀圖。從一個初始事件開始,交替考慮成功與失敗的兩種可能性,然后再以這兩種可能性作為新的初始事件,如此繼續分析下去,直到找到最后的結果,是一種歸納邏輯
樹圖。
(九)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方法(JRA/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方法(Job Risk Analysis,JRA),將作業條件的危險性作為因變量(D),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E)及危險嚴重程度(C)作為自變量,確定了它們之間的函數式。根據實際經驗,他們給出了三個自變量的各種不同情況的分數值,采取對所評價的對象根據情況進行打分的辦法,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出其危險性分數值,再在按經驗將危險性分數值劃分的危險程度等級表或圖上,查出其危險程度。D=L×E×C
(十)風險矩陣評價法(L·S)
風險矩陣法是一種能夠把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傷害的嚴重程度綜合評估風險大小的定性的風險評估分析方法。即:R=L×S式中 R—風險值;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S—發生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
安全評價方法是識別和評估安全問題的重要工具,在2024年中級注安師考試科目《生產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考生需要重點掌握安全檢查表法、預先危險分析法、故障樹分析法、事件樹分析法和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等常用的安全評價方法。通過快速學習,考生應能夠理解各方法的原理和應用,避免易錯點的出現在考試中,從而順利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