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安全生產標準化
考點 1: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內容
(一)一般要求
以安全風險管理、隱患排查治理、職業病危害防治為基礎,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
(二)重點內容
目標職責 | 目標、機構和職責、全員參與、安全生產投入、安全文化建設、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 |
制度化管理 | 法規標準識別、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文檔管理 |
教育培訓 | 教育培訓管理、人員教育培訓 |
現場管理 | 設備設施管理、作業安全、職業健康、警示標志 |
安全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 | 安全風險管理、重大危險源辨識與管理、隱患排查治理、預測預警 |
應急管理 | 應急準備、應急處置、應急評估 |
事故管理 | 報告、調查處理、管理 |
持續改進 | 績效評定、持續改進 |
1.目標職責
安全生產信息化
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開展安全生產電子臺賬管理、重大危險源監控、職業病危害防治、應急管理、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自查自報、安全生產預測預警等信息系統的建設。
2.制度化管理
企業應每年至少評估一次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適宜性、有效性和執行情況。
3.教育培訓
外來人員進入作業現場前,應由作業現場所在單位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并保存記錄。主要內容包括:外來人員入廠(礦)有關安全規定、可能接觸到的危害因素、所從事作業的安全要求、作業安全風險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應急知識等。企業應對進入企業檢查、參觀、學習等外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安全規定、可能接觸到的危險有害因素、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應急知識等。
4.現場管理
1)設備設施管理
企業應建立設備設施檢維修管理制度,制定綜合檢維修計劃,加強日常檢維修和定期檢維修管理,落實“五定”原則,即定檢維修方案、定檢維修人員、定安全措施、定檢維修質量、定檢維修進度,并做好記錄。檢維修方案應包含作業安全風險分析、控制措施、應急處置措施及安全驗收標準。
2)作業安全
企業應對臨近高壓輸電線路作業、危險場所動火作業、有(受)限空間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爆破作業、封道作業等危險性較大的作業活動,實施作業許可管理,嚴格履行作業許可審批手續。(“臨”近“封爆”,“有”危險,莫“動火”)作業許可應包含安全風險分析、安全及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應急處置等內容。作業許可實行閉環管理。(檢維修方案應包含作業安全風險分析、控制措施、應急處置措施及安全驗收標準。)
企業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對設備能量和危險有害物質進行屏蔽或隔離。兩個以上作業隊伍在同一作業區域內進行作業活動時,不同作業隊伍相互之間應簽訂管理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管理職責和采取的有效措施,并指定專人進行檢查與協調。
3)職業健康
企業應組織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特殊情況應急后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將檢查結果書面如實告知從業人員并存檔。各種防護用品、各種防護器具應定點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建立臺賬,并有專人負責保管,定期校驗、維護和更換。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應設置黃色區域警示線、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高毒作業場所應設置紅色區域警示線、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并設置通信報警設備。存在職業病危害的,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定期檢測,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
4)警示標志
在有重大隱患的工作場所和設備設施上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標明治理責任、期限及應急措施;在有安全風險的工作崗位設置安全告知卡,告知從業人員本企業、本崗位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預防及應急措施、報告電話等內容。
5.安全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
1)安全風險管理
礦山、金屬冶煉和危險物品生產、儲存企業,每 3 年應委托具備規定資質條件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評價。企業應制定變更管理制度。變更前應對變更過程及變更后可能產生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履行審批及驗收程序,并告知和培訓相關從業人員。
2)隱患排查治理
企業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組織制定各部門、崗位場所設備設施的隱患排查治理標準或排查清單,明確隱患排查的時限、范圍、內容、頻次和要求并組織開展相應的培訓。隱患排查的范圍應包括所有與生產經營相關的場所、人員、設備設施和活動,包括承包商、供應商等相關方服務范圍。
6.應急管理
1)應急準備
按照有關規定可以不單獨建立應急救援隊伍的,應指定兼職救援人員,并與鄰近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應急救援服務協議。礦山、金屬冶煉等企業,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處置廢棄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并與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2)應急評估
礦山、金屬冶煉等企業,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處置廢棄危險物品的企業,應每年進行一次應急準備評估。
7.事故管理
企業應建立事故檔案和管理臺賬,將承包商、供應商等相關方在企業內部發生的事故納入本企業事故管理。
8.持續改進
1)績效評定
企業每年至少應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進行一次自評,驗證各項安全生產制度措施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檢查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管理目標、指標的完成情況。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全面負責組織自評工作,并將自評結果向本企業所有部門、單位和從業人員通報。企業應落實安全生產報告制度,定期向業績考核等有關部門報告安全生產情況,并向社會公示。
至此,我們完成了對企業生產標準化的速學概述。通過本次速學,希望2024年的中級注安師考試中,考生能夠深刻理解生產標準化在提升企業競爭力、保障生產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標準化不僅僅是一種管理工具,更是一種企業文化,它的實施涉及到企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員工。隨著考試日期的臨近,希望大家能夠持續復習,將標準化的理念深入心中,確保在考試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