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屬非金屬行業的不斷發展,2024年中安備考《金屬非金屬》科目的考試內容也不斷刷新,涵蓋了更為廣泛和深入的知識點。對于考點1至10的學習,不僅要涉及理論的精準記憶,更要理解其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這些考點對于確保行業操作的標準化和安全至關重要。
考點 1:金屬非金屬礦山禁止使用的提升和運輸類設備
直徑 1.2 米以下(不含 1.2 米)用于升降人員的提升絞車;(主要是帶式和塊式制動,制動效果差)KJ 、 JKA、 XKT、 JTK、 帶式制動礦用提升絞車(卷筒容易開裂,制動落后,安全性能低下,50 年代到 70 年代產品)單電機驅動、司機室周邊敞開式的 3 噸及以下直流架線礦用電機車(僅有頂棚,制動性差,安全保護裝置不齊全)
考點 2:金屬非金屬礦山禁止使用的火災和支護類設備
油斷路器(油體泄露易引發事故)非阻燃電纜(含強、弱電);非阻燃風筒;非阻燃輸送帶;(由非阻燃換成阻燃類產品)非礦用局部通風機(改為礦用局部通風機)主要井巷木支護(支護強度比較低,易腐易燃,安全性差)火雷管、導火索(改為電雷管)
考點 3:孔裝藥量與裝藥結構
分段裝藥結構一般運用于下列情況:
①當設計計算出的炮孔裝藥量較小,遠小于炮孔最大可能的裝藥量時,為了使炸藥在孔內較均勻分布,通常采用分段炸藥結構,以取得較好的爆破效果。
②當采用大孔徑深孔爆破時,計算出的填塞長度超過 6m,通常采用分段裝藥結構。
③當生產臺階推進到最終開采境界,需進行靠幫并段時,也多采用分段裝藥結構。
考點 4:松弛張裂
在邊坡形成的初始階段;往往在坡體中出現一系列與坡面近于平行的陡傾張開裂隙,使邊坡巖體向臨空方向張開。這種過程和現象稱為松弛張裂(也稱松動)。外形略呈弧形彎曲,僅有張開而無明顯相對滑移,張開度及分布密度由坡面向深處逐漸減弱。理論實踐證明,僅有松弛張裂變形形式的坡體,其應力應變關系處于穩定破裂階段或者減速蠕變階段。
考點 5:蠕動變形
邊坡巖體在重力作用下向臨空方向較長期的緩慢變形。蠕動的形成機制為巖石的粒間滑動(塑性變形)或巖石裂紋微錯,或由一系列裂隙擴展所致。它是在應力長期作用下,巖石內部的一種緩慢的調整性變形,實際上是巖石趨于破壞的一個演變過程。
坡體中由自重應力引起的剪應力與巖體長期抗剪強度相比很低時,它只能使坡體減速蠕動;只有坡體應力值接近或超過巖體的長期抗剪強度時,坡體才能進入加速蠕動。因此可以認為,坡體導致最終破壞總要經過一定過程,或非常短暫,或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考點 6:崩塌
崩塌是采場巖質邊坡破壞的一種形式,是指塊狀巖體與巖坡分離向前翻滾而下。在崩塌過程中,巖體無明顯滑移面,同時下落的巖塊或未經阻擋而落于坡角處。
誘發因素:巖坡的崩塌常發生于既高又陡的邊坡前緣地段,具有逐次后退、規模逐漸減小的趨勢。裂隙水凍結產生的楔開效應、裂隙水的靜水壓力、植物根須膨脹壓力以及地震、雷擊等動力荷載等,都會誘發崩塌破壞。
考點 7:滑坡
滑坡是邊坡上的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失去穩定,沿坡內軟弱結構面產生的整體滑動。滑坡通常以深層破壞形式出現,其滑動面往往深入坡體內部,甚至延伸到坡腳以下。當滑動面通過塑性較強的土體時,滑速一般比較緩慢;當滑動面通過脆性較強的巖石或者滑面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剪強度時,可以積聚較大的下滑勢能,滑動具有突發性。根據滑面的形狀,其滑坡形式可分為平面剪切滑動和旋轉剪切滑動。平面剪切滑動的特點是塊體沿著平面滑移,可進一步分為簡單平面剪切滑動、階梯式滑坡、三維模體滑坡和多滑塊滑動(傾倒滑動)幾種破壞模式。旋轉剪切滑動的滑面通常成弧狀,巖土體沿此弧形成滑面滑移。
考點 8:礦山邊坡危害的防治工作
礦山邊坡危害的防治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邊坡勘測評估;②預報監測;③治理。滑坡災害防治的原則:預防為主,治理為輔,防患于未然。滑坡防治方法四字經驗:“減、排、擋、固”。
考點 9:爆破地震效應控制保護措施
(1)采用預裂爆破或開挖減震溝槽;
(2)限制一次爆破最大用藥量;
(3)對于建筑物拆除爆破,應加大拆除部位,減少爆破鉆孔數,對基礎部位采用部分爆破拆除方式、低爆速炸藥或采用靜態破碎劑;
(4)設置緩沖層;
(5)選擇合理爆破器材,設計合理爆破參數等。
考點 10:防止飛石的措施
(1)控制飛石的方向;
(2)改變局部裝藥結構和加強堵塞;
(3)合理安排起爆次序和選擇間隔時間;
(4)減小裝藥集中度;
(5)進行覆蓋
這些考點涵蓋了實際操作中的關鍵技術和安全規范,考生應通過不斷的復習和練習,確保能夠在考試和實際工作中熟練運用這些理論和技術,以實現行業操作的持續改進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