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亡事故經濟損失分為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損失兩部分。
1.直接經濟損失
人身喪亡及善后處理支出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
人身傷亡后支出費用:醫療、喪葬及撫恤、補助及救濟、歇工工資。
事故善后費用:搶救、清理、罰款、賠償。
財產損失費用:固定和流動資產。
2.間接經濟損失
因事故導致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和受事故影響造成其他損失的價值。
停產、減產損失價值;工作損失價值;資源損失價值;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其他損失費用。
傷亡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方法:
E=Ed+Ei;(經濟損失=直接+間接)
E:經濟損失;
Ed:直接經濟損失;
Ei:間接經濟損失。
另外容易混淆的是歇工工資和工作損失價值。
區別在于歇工工資是企業支出給受傷人員的工資費用,而工作損失價值是職工正常工作時,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包括個人工資+個人創造的企業凈利潤)。
所以歇工工資就等于歇工期間每月的工資×月數;而工作損失價值計算公式:
VW=DL×M/(SD);
(工作損失價值=企業上年稅利÷【上年平均職工人數×企業上年法定工作日數】×總損失工作日數)
VW-工作損失價值;
DL:一起事故的總損失工作日數;
M:企業上年稅利;
S:企業上年平均職工人數;
D:企業上年法定工作日數
例如事故企業上年稅利為5000萬,共有1000名員工,事故造成了50人受傷,企業上年的法定工作日為250天,受傷的50人共計總損失工作日數為2000天。
那么工作損失價值=
5000÷(1000×250)×2000=400000元。
還有一個經常會考的是計算受傷人員的失能天數。失能天數依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進行了分類。
輕傷:損失工作日為1個工作日以上(含1個工作日),105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
重傷:損失工作日為105個工作日以上(含105個工作日),6000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
死亡:損失工作日為6000個工作日以上(含6000工作日)的失能傷害。
簡單記憶:
輕傷:指損失工作日低于105d的失能傷害;
重傷:等于和超于105d,小于6000d的失能傷害;
死亡:按照6000d天計算。
【舉例】某市2013年度統計的四個行業發生事故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如下表所示。依據《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標準》,按照永久性全失能傷害工作日6000天,永久性部分失能傷害平均450天計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機械:直接經濟損失155萬元,損失日數7250天
B.礦山:直接經濟損失340萬元,損失日數12000天
C.商貿:直接經濟損失133萬元,損失日數8250天
D.危險化學品:直接經濟損失180萬元,損失日數8700天
做題思路:首先分清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分別是什么。其中人身傷亡費用、罰款屬于直接經濟損失,而停產減產損失價值屬于間接經濟損失;
所以A選項機械:直接經濟損失150+5=155萬元,損失日數16000+3450=7350天;
B選項礦山:直接經濟損失300+10=310萬元,損失日數26000+4450=13800天;
C選項商貿:直接經濟損失130+3=133萬元,損失日數16000+5450=8250天;
D選項危險化學品:直接經濟損失180+7=187萬元,損失日數16000+6450=8700天。選擇C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