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師《安全管理》核心考點
1.海因里希法則
在機械事故中,傷亡、輕傷、不安全行為的比例為 1:29:300,國際上把這一法則叫事故法則。這個法則說明,在機械生產過程中,每發生 330 起意外事件,有 300 件未產生人員傷害,29件造成人員輕傷,1 件導致重傷或死亡。
對于不同的生產過程,不同類型的事故,上述比例關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這個統計規律說明了在進行同一項活動中,無數次意外事件必然導致重大傷亡事故的發生。事故的后果雖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動作在事故發生之前已暴露過許多次,如果在事故發生之前,抓住時機,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許多重大傷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危險源
從安全生產角度解釋,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和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險源劃分為兩大類,即第一類危險源和第二類危險源。
第一類危險源是指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包括生產過程中各種能量源、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第一類危險源決定了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發生事故的后果越嚴重。例如,炸藥、旋轉的飛輪等屬于第一類危險源。
第二類危險源是指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廣義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環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類危險源決定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它出現得越頻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冒險進入危險場所等。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第一類危險源客觀上已經存在并且在設計、建設時已經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業安全工作重點是第二類危險源的控制問題。從上述意義上講,危險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種環境、一種狀態的載體,也可以是可能產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氣在生產、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災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裝了液化石油氣的儲罐是危險源;原油儲罐的呼吸閥已經損壞,當儲罐儲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閥損壞而發生事故,因此,損壞的原油儲罐呼吸閥是危險源;一個攜帶了 SARS 病毒的人,可能造成與其有過接觸的人患上 SARS,因此,攜帶 SARS 病毒的人是危險源;操作過程中,沒有完善的操作規程,可能使員工出現不安全行為,因此,沒有操作規程是危險源 。
第二類危險源決定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企業安全工作重點是第二類危險源的控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