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職業病危害基本概念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21610次正確率46.98%查看答案參考答案:B參考解析">
A.將化學性皮膚灼傷歸類為職業性皮膚病
B.將激光所致視網膜損傷歸類為職業性眼病
C.將爆震聾歸類為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D.將苯所致白血病歸類為職業性腫瘤
知識點:第4章>第1節>職業病危害基本概念
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21610次正確率46.98%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依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1)職業性皮膚病:1)接觸性皮炎;2)光接觸性皮炎;3)電光性皮炎;4)黑變病;5)痤瘡;6)潰瘍;7)化學性皮膚灼傷;8)白斑。故A選項正確。
(2)職業性眼病:1)化學性眼部灼傷;2)電光性眼炎;3)白內障(含放射性白內障、三硝基甲苯白內障)。故B選項錯誤。
(3)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聲聾;2)鉻鼻病;3)牙酸蝕病;4)爆震聾。故C選項正確。
(4)職業性腫瘤:1)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2)聯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故D選項正確。
依據題意,選B。
2、【單選擇】某紡織廠織布車間噪聲可達100分貝,細紗車間95分貝左右;織布車間溫度在24℃左右、相對濕度45%~80%,防縮整理使用硫酸、氨,防水整理使用乙醇、環氧樹脂、苯胺類染料,依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國衛疾控發(2013)48號)和《高毒物品目錄》(衛法監發(2003)142號),下列關于該車間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織布車間的生產性噪聲屬生產環境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B.溫度和濕度對人體影響不大,不屬于職業病危害因素
C.氨屬于高毒物品,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為20mg/m3
D.苯胺屬高毒物品,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短時間接觸允許濃度為10mg/m3
知識點:第4章>第1節>職業病危害基本概念
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19721次正確率35.61%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1)化學因素。包括生產性粉塵和化學有毒物質。生產性粉塵,例如矽塵、煤塵、石棉塵、電焊煙塵等。化學有毒物質,例如鉛、汞、錳、苯、一氧化碳、硫化氫、甲醛、甲醇等。(2)物理因素。例如異常氣象條件(高溫、高濕、低溫)、異常氣壓、噪聲、振動、輻射等。(3)生物因素。例如,附著于皮毛上的炭疽桿菌、甘蔗渣上的真菌,醫務工作者可能接觸到的生物傳染性病原物等。故A、B選項錯誤。苯胺屬高毒物品,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短時間接觸允許濃度為7.5mg/m3。故D選項錯誤。故本題應選擇C選項。
3、【單選擇】某燃氣企業在進行職業病危害專項檢查時,對檢查出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了分類,下列按照職業病危害因素來源進行分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客服大廳的工作臺與座椅高度不匹配,屬于勞動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B.燃氣管線的巡線人員網格點分配過多,屬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C.燃氣管線的巡線人員夏天容易中暑,屬于勞動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D.加氣站的維修工長期工作在噪聲條件下,屬于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知識點:第4章>第1節>職業病危害基本概念
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1362次正確率48.97%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選項A,客服大廳的工作臺與座椅高度不匹配,存在長時間不良體位,屬于勞動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選項B,燃氣管線的巡線人員網格點分配過多,是勞動組織不合理,屬于勞動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選項C,燃氣管線的巡線人員夏天容易中暑,是高溫引起的,屬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選項D,加氣站的維修工長期工作在噪聲條件下,屬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4、【多選擇】某市政工程施工單位承壓電焊工甲,長期從事壓力管道焊接工職業病危害因素來源分類,屬于勞動過程中的危害因素有()
A.甲從事焊接工作,長期接觸電焊煙塵
B.甲在作業過程中,企業未采取有效通風措施,長期換氣不足
C.甲因施工單位人力組織不合理,長期加班
D.因為管道焊接的工作需要,甲長期需要佝僂身體在管道內進行焊接
E.甲從事焊接作業的區域,管道*口打磨的工作同步進行,長期在打磨噪聲中作業
知識點:第4章>第1節>職業病危害基本概念
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4210次正確率42.07%
參考答案:CD
參考解析:
勞動過程中的危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性職業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
(4)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5、【多選擇】某電廠有兩臺排污泵(一用一備),安裝在低于地面2m的泵房內,排污泵的工作介質溫度約為90℃。該泵房內作業現場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有()。
A.高溫高濕
B.有毒氣體
C.觸電
D.電離輻射
E.機械噪聲
知識點:第4章>第1節>職業病危害基本概念
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30595次正確率40%
參考答案:ABE
參考解析:
正常生產過程。存在生產性毒物的生產過程中,很多生產工序和操作崗位可接觸到毒物。低于地面2m的泵房內,置排污、污水處理和設備泄漏等作業接觸毒物的機會更多。排污泵的工作介質溫度約為90℃屬于高溫高濕作業,排污泵工作時會產生噪聲。故選ABE。
6、【單選擇】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負責。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有(??)。
A.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B.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C.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D.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知識點:第4章>第2節>職業病危害控制
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15882次正確率31.1%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采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選項A不屬于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措施。
7、【單選擇】李某2016年入職某公司印刷車間從事網印工作,2021年11月,在年度體檢中發現血小板減少,后診斷為職業性慢性輕度苯中毒,導致李某中毒的慢性毒物形態屬于( )
A.液體毒物
B.氣態毒物
C.氣溶膠毒物
D.蒸汽毒物
知識點:第4章>第2節>生產性毒物與職業中毒
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20989次正確率45.53%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判斷是液體、氣體、蒸汽看常溫下是屬于哪種相態。苯常溫下是液態,揮發成氣體中毒,是蒸氣毒物。苯,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最簡單的芳烴,在常溫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無色透明液體,并帶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職業性慢性苯中毒一般是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較長時期接觸苯蒸氣引起的以造血系統損害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
8、【單選擇】每年6月,我國東北林區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易患上一種造成皮膚慢性游走性紅斑,而后出現神經、心臟或關節病變的疾病,且患病男性略多于女性,本病職業性接觸主要見于從事森林工作有關的人員。該疾病的名稱為()
A.森林腦炎
B.萊姆病
C.布魯氏菌病
D.矽肺
知識點:第4章>第2節>生物因素
試題難度:本題共被作答15876次正確率43.43%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稱萊姆疏螺旋體病,由扁虱(蜱)叮咬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心臟、神經和關節等多系統、多臟器損害。本病職業性接觸主要見于從事森林工作有關的人員,例如森林調查隊員、林業工人等。
萊姆病早期以皮膚慢性游走性紅斑為特點,以后出現神經、心臟或關節病變,通常在夏季和早秋發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男性略多于女性。我國于1985年首次在黑龍江省林區發現本病病例,以神經系統損害為該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其神經系統損害以腦膜炎、腦炎、顱神經炎、運動和感覺神經炎最為常見。萊姆病的發病時間有一定的季節性,其季節性發病高峰與當地蜱類的數量及活動高峰相一致。
注意區分森林腦炎,森林腦炎主要見于從事森林工作有關的人員,例如森林調查隊員、林業工人、筑路工人等。在林業工人中采伐工和集材工的發病率高于其他工種,其中使用畜力(牛、馬)的集材工發病率最高。林業工人多為男性青壯年,故森林腦炎患者多為20-40歲的男子。
森林腦炎起病急劇,突發高熱可迅速到40°c以上,并有頭痛、惡心、嘔吐、意識不清等,可迅速出現腦膜剌激癥狀,多為重癥。神經系統癥狀以癱瘓、腦膜剌激征及意識障礙為主。常出現頸部肌肉、肩肝肌、上肢肌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