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機械使用過程中的危險可能來自機械設備和工具自身、原材料、工藝方法和使用手段等 多方面,危險因素可分為機械性危險因素和非機械性危險因素。下列危險因素中,屬于非機 械性的是()。
A. 擠壓
B. 碰撞
C. 沖擊
D. 噪聲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重點考查非機械性危險。非機械性危險主要包括電氣危險(如電擊、電傷)、溫度危險(如
灼燙、冷凍)、噪聲危險、振動危險、輻射危險(如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材料和物質產生的危險、未
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而產生的危險等。選項ABC都屬于機械性危險。
2、安全保護裝置是通過自身結構功能限制或防止機器某種危險,從而消除或減小風險的裝 置。常見種類包括聯鎖裝置、能動裝置、敏感保護裝置、雙手操作式裝置限制裝置等。關于 安全保護裝置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聯鎖裝置是防止危險機器功能在特定條件下停機的裝置
B. 限制裝置是防止機器或危險機器狀態超過設計限度的裝置
C. 能動裝置是與停機控制一起使用的附加手動操縱裝置
D. 敏感保護裝置是探測周邊敏感環境并發出信號的裝置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保護裝置。
選項A錯誤,聯鎖裝置是用于防止危險機器功能在特定條件下(通常是指只要防護裝置未關閉)運行的 裝置。
選項B正確,限制裝置是防止機器或危險機器狀態超過設計限度(如空間限度、壓力限度、載荷限度 等)的裝置。
選項C錯誤,能動裝置是一種附加手動操縱裝置,與啟動控制一起使用,并且只有連續操作時,才能 使機器執行預定功能。
選項D錯誤,敏感保護裝置是用于探測人體或人體局部,并向控制系統發出正確信號以降低被探測人 員風險的裝置。
3、某工廠為了擴大生產能力,在新建廠房內需安裝批設備,有大、中、小型機床若干,安 裝時要確保機床之間的間距符合《機械工業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范》(JBJ18) 。其中,中型機 床之間操作面間距應不小于()。
A. 1 .1m
B. 1 .3m
C. 1 .5m
D. 1 .7m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本題重點考查機床設備安全距離。
4、砂輪裝置由砂輪、主軸、卡盤和防護罩組成,砂輪裝置的安全與其組成部分的安全技術 要求直接相關。關于砂輪裝置各組成部分安全技術要求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砂輪主軸端部螺紋旋向應與砂輪工作時的旋轉方向一致
B. 一般用途的砂輪卡盤直徑不得小于砂輪直徑的1/5
C. 卡盤與砂輪側面的非接觸部分應有不小于1.5mm的間隙
D. 砂輪防護罩的總開口角度一般不應大于120 °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砂輪機的安全要求。
A錯誤,砂輪主軸端部螺紋應滿足防松脫的緊固要求,其旋向須與砂輪工作時旋轉方向相反。
B錯誤,一般用途的砂輪卡盤直徑不得小于砂輪直徑的1/3 ,切斷用砂輪的卡盤直徑不得小于砂輪直 徑的1/4。
C正確,卡盤與砂輪側面的非接觸部分應有不小于1.5mm 的足夠間隙。
D錯誤,砂輪防護罩的總開口角度應不大于90 ° , 如果使用砂輪安裝軸水平面以下砂輪部分加工時, 防護罩開口角度可以增大到125 ° 。而在砂輪安裝軸水平面的上方,在任何情況下防護罩開口角度都 應不大于65 °。
5、剪板機因共具有較大危險性。必須設置緊急停止按鈕,其安裝位置應便于操作人員及時 操作。緊急停止按鈕一般應設置在( )。
A. 剪板機的前面和后面
B. 剪板機的前面和右側面
C. 剪板機的左側面和后面
D. 剪板機的左側面和右側面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剪報機安全技術。剪板機上必須設置緊急停止按鈕,一般應在剪板機的前面和 后面分別設置。
6、手動進料圓盤據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因木材反彈拋射而導致的打擊傷害。此類打擊傷害, 下列安全防護裝置中,手動進料圓盤鋸必須裝設的()。
A. 止逆器
B. 壓料裝置
C. 側向擋板
D. 分料刀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圓鋸機安全技術。鋸片的切割傷害、木材的反彈拋射打擊傷害是主要危險,手動進 料圓鋸機必須裝有分料刀。
7、木材加工過程中,因加工工藝、加工對象、作業場所環境等因素,不僅存在切割、沖擊、粉塵、火災、爆炸等危險,還存在對作業人員造成危害的生物效應危險。下列木材加工 人員呈現的癥狀中,不屬于生物效應危險造成的是( )。
A. 皮膚癥狀
B. 聽力損傷
C. 視力失調
D. 過敏病狀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木材加工危險因素。木材的生物效應危險。取決于木材種類、接觸時間或操作者自身的體質條件。可引起皮膚癥狀、視力失調、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病變、過敏病狀等。
8、沖天爐、電爐是鑄造作業中的常用金屬冶煉設備,在冶煉過程會產生大量危險有害氣 體。下列危險有害氣體中,屬于電爐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是( )。
A. 氫氣
B.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二氧化硫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塵毒危害。沖天爐、電爐產生的煙氣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一氧化碳,在烘
烤砂型或砂芯時也有二氧化碳氣體排出;利用焦炭熔化金屬,以及鑄型、澆包、砂芯干燥和澆鑄過 程中都會產生二氧化硫氣體,如處理不當,將引起呼吸道疾病。
9、鑄造作業過程存在諸多危險有害因素,發生事故的概率較大。為預防事故, 通常會從工 藝布置、工藝設備、工藝操作、建筑要求等方面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下列鑄造作業的 安全技術措施中,錯誤的是()。
A. 大型鑄造車間的砂處理、清理工段布置在單獨廠房內
B. 鑄造車間熔化、澆注區和落砂、清理區設避風天窗
C. 澆包盛裝鐵水的體積不超過澆包容積的85%
D. 澆注時,所有與金屬溶液接觸的工具均需預熱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鑄造作業安全技術措施。澆包盛鐵水不得太滿,不得超過容積的 80%。
10、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因工作因素產生的精神壓力和身體負擔,不斷積累可能導致精神疲勞和肌肉疲勞。關于疲勞的說法,錯誤的是()。
A. 肌肉疲勞是指過度緊張的肌肉局部出現酸疼現象
B. 肌肉疲勞和精神疲勞可能同時發生
C. 勞動效果不佳是誘發精神疲勞的因素之一
D. 精神疲勞僅與大腦皮層局部區域活動有關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人的特性。
疲勞分為肌肉疲勞(或稱體力疲勞)和精神疲勞(或稱腦力疲勞)兩種。肌肉疲勞是指過度緊張的肌肉局 部出現酸痛現象,一般只涉及大腦皮層的局部區域;而精神疲勞則與中樞神經活動有關,是一種彌 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動的懶惰感覺,意味著肌體迫切需要得到休息。
大多數影響因素都會帶來生理疲勞,但是肌體疲勞與主觀疲勞感未必同時發生,有時肌體尚未進入 疲勞狀態,卻出現了心理疲勞。如勞動效果不佳、勞動內容單調、勞動環境缺乏安全感、勞動技能 不熟練等原因會誘發心理疲勞。
11、事故統計表明,不良的照明條件是發生事故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事故發生的頻率與工 作環境照明條件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關于工作環境照明條件影響效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合適的照明能提高近視力,但不能提高遠視力
B. 視覺疲勞可通過閃光融合頻率和反應時間來測定
C. 環境照明強度越大,人觀察物體越清楚
D. 遇眩光時,眼睛瞳孔放大,視網膜上的照度增加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本題考查人機作業環境。
選項A錯誤,適當的照明條件能提高近視力和遠視力。
選項B正確,視覺疲勞可通過閃光融合頻率和反應時間等方法進行測定。
選項CD錯誤,照明不良的另一極端情況是對象目標與背景亮度的對比過大,或者物體周圍背景發出 刺目耀眼的光線,這被稱為眩光。眩光條件下,人們會因瞳孔縮小而影響視網膜的視物,導致視物模糊。
12、在人機系統中,人始終處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導作用,機器起著安全可靠的保障作用,在 信息反應能力、操作穩定性、事件處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特性方面,人與機器各有優勢。下列特性中, 屬于人優于機器的是()。
A. 特定信息反應能力
B. 操作穩定性
C. 環境適應能力
D. 偶然事件處理能力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重點考查人優于機器的功能。機器應付偶然事件的程序則非常復雜,均需要預先設定, 任何高度復雜的自動系統都離不開人的參與。
13、直接接觸電擊是觸及正常狀態下帶電的帶電體時發生的電擊。間接接觸電擊是觸及正常 狀態下不帶電而在故障狀態下帶電的帶電體時發生的電擊。下列觸電事故中,屬于間接接觸 電擊的是( )。
A. 作業人員在使用手電鉆時,手電鉆漏電發生觸電
B. 作業人員在清掃配電箱時,手指觸碰電閘發生觸電
C. 作業人員在清掃控制柜時,手臂觸到接線端子發生觸電
D. 作業人員在帶電搶修時,絕緣鞋突然被有釘子扎破發生觸電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觸電事故種類。間接接觸電擊是觸及正常狀態下不帶電,而在故障狀態下意外 帶電的帶電體時(如觸及漏電設備的外殼)發生的電擊,也稱為故障狀態下的電擊。接地、接零、等電 位聯結等屬于防止間接接觸電擊的安全措施。
A選項,手電鉆正常狀態不帶電,在故障狀態下帶電,導致觸電,屬于間接接觸觸電。
14、人體阻抗與接觸電壓、皮膚狀態、接觸面積等因素有關。關于人體阻抗影響因素的說 法,正確的是()。
A. 人體阻抗與電流持續的時間無關
B. 人體阻抗與觸電者個體特征有關
C. 人體阻抗隨接觸面積增大而增大
D. 人體阻抗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人體抗組影響因素。
選項A錯誤,電流持續時間延長,人體阻抗由于出汗等原因而下降。
選項C、D錯誤,接觸面積增大、接觸壓力增大、溫度升高時,人體阻抗也會降低。
選項B正確,皮膚狀態對人體阻抗的影響很大。如皮膚長時間濕潤,則角質層變得松軟而飽含水分, 皮膚阻抗幾乎消失。大量出汗后,人體阻抗明顯降低。金屬粉、煤粉等導電性物質污染皮膚,乃至 滲入汗腺也會大大降低人體阻擾。角質層或表皮破損,也會明顯降低人體阻抗。
15、安全電壓既能防止間接接觸電擊,也能防止直接接觸電擊。安全電壓通過采用安全電源和回路配置來實現。下列實現安全電壓的技術措施中,正確的是( )。
A. 安全電壓回路應與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線連接
B. 安全電壓設備的插座應具有接地保護的功能
C. 安全隔離變壓器二次邊不需裝設短路保護元件
D. 采用安全隔離變壓器作為特低電壓的電源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安全電源及回路配置。
A選項,安全電壓回路的帶電部分必須與較高電壓的回路保持電氣隔離,并不得與大地、保護接零 (地)線或其他電氣回路連接。
B選項,安全電壓設備的插銷座不得帶有接零或接地插頭或插孔。
C選項,安全隔離變壓器的一次邊和二次邊均應裝設短路保護元件。 D選項,通常采用安全隔離變壓器作為特低電壓的電源。
16、重復接地指PE線或PEN線上除工作接地外的其他點再次接地。關于重復接地作用的說 法,正確的是()。
A. 減小零線斷開的故障率
B. 加速線路保護裝置的動作
C. 提高漏電設備的對地電壓
D. 不影響架空線路的防雷性能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重復接地。
重復接地的作用:
(1)減輕零線斷開或接觸不良時電擊的危險性。接零系統中,當PE線或PEN線斷開(含接觸不良)時, 在斷開點后方有設備漏電或者沒有設備漏電但接有不平衡負荷的情況下,重復接地雖然不一定能消 除人身傷亡及設備損壞的危險性,但危險程度必然降低。
(2)降低漏電設備的對地電壓。前面說過,接零也有降低故障對地電壓的作用。如果接零設備有重復 接地,則故障電壓進一步降低。
(3)改善架空線路的防雷性能。架空線路零線上的重復接地對雷電流有分流作用,有利于限制雷電過電壓。
(4)縮短漏電故障持續時間。因為重復接地和工作接地構成零線的并聯分支,所以當發生短路時能增 大單相短路電流,而且線路越長,效果越顯著。這就加速了線路保護裝置的動作,縮短了漏電故障持續時間。
17、間距是架空線路安全防護技術措施之一,架空線路之間及其與地面之間、與樹木之間、 與其他設施和設備之間均需保持一定的間距。關于架空線路間距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架空線路的間距須考慮氣象因素和環境條件
B. 架空線路應與有爆炸危險的廠房保持必需的防火間距
C. 架空線路與綠化區或公園樹木的距離不應小于3m
D. 架空線路穿越可燃材料屋頂的建筑物時,間距更不應小于5m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重點考查間距。架空線路應避免跨越建筑物,架空線路不應跨越可燃材料屋頂的建筑物。架空線路必須跨越建筑物時,應與有關部門協商并取得該部門的同意。架空線路導線與建筑物
的距離不應小于表2-5所列數值。
18、保護導體旨在防止間接接觸電擊,包括保護接地線、保護接零線和等電位連接線。關于 保護導體應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低壓電氣系統中可利用輸送可燃液體的金屬管道作保護導體
B. 保護導體干線必須與電源中性點和接地體相連
C. 保護導體干線應通過一條連接線與接地體連接
D. 電纜線路不得利用其專用保護芯線和金屬包皮作保護接零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保護導體。
選項A錯誤,在低壓系統,允許利用不流經可燃液體或氣體的金屬管道作保護導體。
選項B正確,選項C錯誤,保護導體干線必須與電源中性點和接地體(工作接地、重復接地)相連。保 護導體支線應與保護干線相連。為提高可靠性,保護干線應經兩條連接線與接地體連接。
選項D錯誤,電纜線路應利用其專用保護芯線和金屬包皮作保護零線。
19、電氣設備在運行中,接地裝置應始終保持良好狀態,接地裝置包括接地體和接地線。關 于接地裝置連接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有伸縮縫的建筑物的鋼結構可直接作接地線
B. 接地線與管道的連接可采用鍍銅件螺紋連接
C. 接地裝置地下部分的連接應采用搭焊
D. 接地線的連接處有振動隱患時應采用螺紋連接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本題重點考查接地裝置連接。接地裝置地下部分的連接應采用焊接,并應采用搭焊,不得有虛焊。
20、電氣電極之間的擊穿放電可產生電火花,大量電火花和電弧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電火花和電弧只能引起可燃物燃燒,不能使金屬熔化
B. 電氣設備正常操作過程中不會產生電火花,更不會產生電弧
C. 靜電火花和電磁感應火花屬于外部原因產生的事故火花
D. 繞線式異步電動機的電刷與滑環的滑動接觸處產生的火花屬于事故火花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電火花和電弧。
選項A:電火花和電弧不僅能引起可燃物燃燒,還能使金屬熔化、飛濺,構成二次引燃源。
選項B、D :電火花分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指電氣設備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過程中產生 的電火花。例如,控制開關、斷路器、接觸器接通和斷開線路時產生的火花;插銷拔出或插入時產生 的火花;直流電動機的電刷與換向器的滑動接觸處、繞線式異步電動機的電刷與滑環的滑動接觸處產 生的火花等。
選項C:事故火花還包括由外部原因產生的火花。如雷電火花、靜電火花和電磁感應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