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
近日,筆者接到報警稱一危化品運輸車在某高速出口發生泄漏。筆者隨即奔赴事故現場,發現是一輛LNG(液化天然氣)槽罐車出了問題。經調查得知,槽罐車駕駛員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被防控人員帶至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致使槽罐車在路邊長時間停放。隨著車內壓力不斷升高,加之烈日烤曬,LNG發生汽化膨脹,進而頂開槽罐車泄壓閥,導致大量天然氣泄漏。事故現場,正好設置了一個核酸檢測點,人員、車輛密集,秩序混亂,甚至還有人在吸煙,安全意識之淡薄令人震驚。
雖然這起事故最終被成功處置,但背后暴露出的問題值得深思。
一是防控人員安全培訓不到位。LNG具有易燃易爆特性,遇到明火,或發生爆炸。現場大量人員在排隊等候做核酸檢測,只要有一個小火星冒出,后果便不堪設想。因此,必須加大對疫情防控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讓其在掌握疫情防控知識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應急處突技能,而不是簡單地將人一隔了之、車一停了之、貨一封了之。
二是監管部門預測預想不到位。在制定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時,必須統籌考慮安全保障措施。例如,對于危化品運輸車輛,相關部門可適時設置綠色通道,盡可能縮短車輛在道路卡口的停留時間,或開辟專用場地,配套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嚴防長期停放、無人看管而發生危化品泄漏、爆炸等險情。對于關鍵路段,可提前制定預案,開展培訓演練。
三是事發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危化品生產、經營、運輸單位必須對危化品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遇有突發情況,要第一時間報告,以便有關部門能夠及時啟動預案,高效應對。特殊時期,企業不能以執行疫情防控政策為由,推卸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放松對安全生產的要求。
做好經濟發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這三項工作,都是“國之大者”、是一個整體,決不能割裂開來、不能搞“單打一”。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各地必須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善于把安全生產貫穿于經濟發展、疫情防控全過程和各方面,一同謀劃、一同部署、一同推進,積極塑造有利于經濟發展、疫情防控的安全環境。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2022年4月12日二版 原標題《天然氣泄漏暴露的三個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