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流轉稅稅種。增值稅覆蓋了除建筑業之外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大部分行業則課征營業稅。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稅制顯現出其不合理性。
其一,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破壞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增值稅具有“中性”的優點,即在籌集政府收入的同時并不對經濟主體施加“區別對待”,客觀上有利于引導企業在公平競爭中做大做強。但要充分發揮增值稅的中性效應,前提之一就是稅基盡可能寬廣,最好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務。而現行稅制中,增值稅征稅范圍較狹窄,導致其中性效應大打折扣。
其二,將大部分第三產業排除在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之外,對服務業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其三,兩套稅制并行造成了稅收征管實踐中的一些困境。比如,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捆綁銷售的行為越來越多,要準確劃分商品和服務各自的比例也越來越難。
在新形勢下,逐步將增值稅征稅范圍擴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務,以增值稅取代營業稅,符合國際慣例,是必然選擇。現已確定的這一改革在上海先行先試。這一減輕稅負的改革,將促進一大批市場主體放開手腳,提升服務水準,有利于提振消費和改善民生,并有益于擴大內需,加快轉變生產方式。
1、得分析看從那方面講了 營業稅 是可以抵所得稅的 增值稅是不可以的。
2、從上海試點的情況看,營改增對于企業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營改增可以克服重復征稅的弊端,對于大部分企業可以降低稅負;尤其對于占企業總數近 70%的8.8萬戶小規模納稅人由原來按5%稅率繳納營業稅調整為目前按3%稅率繳納增值稅,原本稅負相對較重的小微企業成為此項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3、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營改增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試點開始階段,部分企業會由于生產周期、成本結構等原因,進項稅額較少,加之試點范圍有限,從非試點地區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出現稅負增加的情況。
4、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稅負有所提升,一方面是稅改前交通運輸適用3%的營業稅,稅改后變成11%的增值稅,扣抵進項稅后稅負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交通運輸業受實際操作的影響,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困難,也使得其稅負有所提升。
5、北京營改增對于一般百姓的影響不大,主要是降低中小企業稅負,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推動小型企業的發展,提高小型企業的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營改增也解決了大中型企業多重納稅的問題。
6、根據測算,營改增如全國鋪開,年稅收收入預計凈減少1000億元以上。如今,我國已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通過營改增的提速,理順增值稅鏈條,為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降低稅負,將有利于推動經濟的轉型調整。
7、根據測算,營改增后,將帶動GDP增長0.5%左右,第三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將分別提高0.3%和0.2%,高能耗行業增加值占比降低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