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注安考試中,案例分析題占實務科目 60% 分值,卻是考生最易失分的部分。很多人考完感嘆 "寫了滿滿兩頁紙,分數卻很低"。本文將從答題規范、評分標準到備考策略,為您解析案例題的 "通關密碼"。
準:精準定位考點
看到題目先判斷考察方向,如 "事故原因分析" 對應《安全生產管理》中的 "海因里希法則","應急處置措施" 需結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某考生因將 "重大危險源分級" 誤答為 "隱患分類",導致整題零分。
全:覆蓋所有踩分點
評分標準按關鍵詞給分,少答漏答直接扣分。例如 2024 年真題要求分析 "某化工廠爆炸事故直接原因",標準答案包含 "反應釜溫度失控"" 安全閥失效 ""違規操作" 三個要點,缺任何一項扣 5 分。
專:使用專業術語
避免口語化表達,如 "沒戴安全帽" 應表述為 "未按規定佩戴勞動防護用品","領導不管" 需寫成 "安全管理責任未落實"。某機構統計顯示,專業術語使用規范的考生平均分高出 12 分。
邏:邏輯鏈條清晰
采用 "總 - 分 - 總" 結構,如分析事故原因時:
總述:直接原因 + 間接原因
分述:技術缺陷(設備老化)、管理漏洞(未定期檢測)、人為因素(無證操作)
總結:系統性整改建議
內容完整性(40%)
按標準答案要點數量賦分,如 6 分題需答出 3 個要點,每少 1 個扣 2 分。2025 年新增 "新能源安全" 考點,某考生因未掌握鋰電池熱失控處置流程,導致相關題目失分。
技術準確性(30%)
計算公式、法規條款號、標準名稱必須準確。例如 "安全距離計算" 需列出公式并代入數據,引用《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時需注明 JGJ80-2024。
邏輯嚴密性(20%)
分析過程需體現因果關系,如 "未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員工操作不規范→設備故障→事故發生"。閱卷專家指出,邏輯斷層的答案最多得 50% 分數。
創新性(10%)
對開放性問題(如 "如何提升企業安全文化"),提出可操作性建議(如 "建立安全積分制")可獲額外加分。某考生因結合 AI 隱患識別技術作答,獲得創新分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