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職業病危害控制和管理
考點 1: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
1.按來源分類
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害因素:
化學因素:生產性粉塵,例如矽塵、煤塵、石棉塵、電焊煙塵等?;瘜W有毒物質,例如鉛、汞、錳、苯、一氧化碳、硫化氫、甲醛、甲醇等。
物理因素:例如異常氣象條件(高溫、高濕、低溫)、異常氣壓、噪聲、振動、輻射等。
生物因素:例如附著于皮毛上的炭疽桿菌、甘蔗渣上的真菌,醫務工作者可能接觸到的生物傳染性病原物等。
②勞動過程中的危害因素
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精神性職業緊張。
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
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長時間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③生產環境中的危害因素
自然環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
作業場所建筑衛生學設計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換氣不足等。
2.按有關規定分類
2015 年修訂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將職業病危害因素分為六大類:①粉塵(52種);②化學因素(375 種);③物理因素(15 種)(溫度、氣壓等);④放射性因素(8種);⑤生物因素(6 種);⑥其他因素(3 種)(金屬煙、井下不良作業條件、刮研作業)。
通過本次的速學指導,我們重點掌握了職業病控制和預防的核心措施和方法,這些知識對于保障工作場所的健康安全至關重要。希望這次的學習能夠幫助大家快速提高在職業病控制和預防方面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從而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考前集中復習這部分內容,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思考與練習,可以進一步提高考試得分率。祝大家備考順利,考試成功!